布爾喬亞在說話
2021-10-26

【顧問專訪】初生之犢不畏虎,機會是留給準備好且勇於爭取之人-資深公關顧問 林柏齡 (Brian Lin)

顧問專訪 林柏齡(Brian Lin) 林恬如(Emily Lin) 資深顧問 公關顧問事業群 布爾喬亞在說話 布爾喬亞在找人

【顧問專訪】初生之犢不畏虎,機會是留給準備好且勇於爭取之人-資深公關顧問 林柏齡 (Brian Lin)

採訪/編輯 策士事業群 資深經理 林恬如 Brian Lin 為2019年藉由校園徵才與快閃公關霸海選活動初識布爾喬亞的年輕顧問,在初選階段即嶄露頭角,中間卻陰錯陽差差點與團隊擦身而過。進入布爾喬亞後,原以為將要大展身手,殊不知「照妖鏡」的嚴格檢視,頓時讓過去的花拳繡腿成為浮雲。然而,布爾喬亞的平台最珍貴之處,不僅在於有方向、架構、系統組織性的養成人才,更重要的是,鼓勵任何夥伴 Dare to speak, dare to fight, dare to challenge. Brian也憑藉優秀心智與觀念,挺過自己的死陰幽谷進而快速締造績效。不僅四月夥伴會議奪得近年來初階顧問少有的個人績效獎,更在本屆會議中晉升資深公關顧問。回顧不看年紀、資歷,而看視野、能力的心路歷程,也是布爾喬亞一直相信的重要信念。 為何是公關 ? 大學就讀新聞系, 是一般人認為「理所當然」要往傳播領域發展的科系,舉凡記者、電視台、編輯好像都是條必然的選擇,當然其中也不乏長輩殷殷期待,希望自己往公部門發展。 抱持這個理所當然的前提,大學時我也順水推舟的前往電視台實習,然而我是個對事業野心跟企圖心比較強的人,進入新聞產業摸索後,我發現既有的媒體產業對我而言相對單一、平面,有一套已經非常穩固的SOP,或許可以作業很明確,卻無法滿足對職涯的期待也是一種變相的框架束縛,所以我開始試圖找到自己可以發揮創意、彈性的領域。 這樣的起心動念,結合大學期間帶領系學會、啦啦隊的經驗,讓我開始轉往自己的長項、興趣結合做發想。某一次恰巧在信義區香堤大道看到名車品牌進行路演活動 (roadshow),我忽然覺得活動公司、公關公司或許是一個嘗試途徑,於是開始研究各種機會。 但我發現,活動公司多數不在乎「為什麼」、而進入公關公司實習後,發現很多圈內同業都在談如何辦活動、做媒體、危機處理,但鮮少聽到產業內公關下一步可以幹嘛,這讓我有點沮喪。因為我是個很愛問問題的人、對於各種變化都覺得好奇喜歡也希望能進入一個不斷回應自己「為什麼」的環境。因緣際會大四下的時候在學校徵才博覽會,我接觸到布爾喬亞來擺攤,老實說我之前從來沒聽過公司,在現場顧問分享策略公關方法論I.M.P.U.L.S.E.的內容時,我完全聽不懂她在說什麼,可是覺得跟過往所有接觸過的同業很不一樣。 「布爾喬亞好像是間有趣的公司,我覺得很酷。」是當下唯一的想法,所以馬上報名快閃公關霸 (註:每年上半年初階顧問海選計畫) 的海選準備。 為何是布爾喬亞 ? 在準備海選的階段,我把官網所有文章、精選案例都看過一次,我發現布爾喬亞的顧問有兩個特點:大家貌似都很年輕,但已經在市場上負責不同領域的客戶 ; 布爾喬亞夥伴在顧問訪談中,好像找到「自我實現」,即便沒有外界督促或稱讚,受訪者也能侃侃而談自己做的好/需要進步的地方。這兩個特點加上當年海選採取脫離教條式的面試法,讓我覺得很稀奇。坦白說,我自認不是一個很會念書的人,對於標準問題的紙筆考試我沒有特別大的優勢。但在快閃公關霸海選階段,我發現遊戲機制的設定,是需要競爭、合作,然後考官不只要有想法或學識聰明之人,更要態度積極爭取、短時間內了解自己長處跟把握發揮的對象。 舉例來說,所有一線主管在現場不是考語文翻譯,而是透過快速交流中,挖掘你是誰、你對公關產業與公關顧問的想像與想法、以及你面對困境挑戰或是未知問題的立即反應。這些問題都沒辦法在一般制式的問答體現,同時不只考驗應徵者,更多是考驗這間企業如何設計篩選的用心,我特別感激當年有機會拿到門票,參與高強度的競爭盛事。 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機會是給準備好且勇敢爭取的人 快閃公關霸是《Shine Your VOCAL晉身新聲代計畫》在書審之後的初選關卡,第一關結束後,我見證了布爾喬亞是間新想法、新理念的公關公司,所以篤定我想要做公關以及想要加入布爾喬亞團隊。然而,有項不可抗力因素 – 兵役問題,讓我一通過第一關就確定無法在當年度準時與同梯顧問報到,所以也不意外的收到公司半婉拒的信件,邀請我若之後退伍仍有興趣,歡迎主動聯繫。對當時的我來說,當兵不是一種沉澱,因為我已經知道我想要進這間公司,所以反而更多是review 與準備,若資格無法保留,大不了退伍後我重新走一般招聘流程再投遞一次。 很幸運的,應徵負責主管還記得我,但我也同樣歷經嚴謹的一對一面試,最後順利取得offer。 自己才是績效最大的敵人 雖然加入公司,但回首通過試用期之前,我的績效完全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雖然我平常看起來樂觀開朗,但其實本質上我是一個好強也愛面子的人。在布爾喬亞我們有固定且完整的會議編制 (meeting roadmap),每周、每月在績效上的公開檢視討論時,儘管主管、Mentor不會大聲斥責而是協助找到改善方法,可是看到自己的慘淡數字在螢幕上仍會覺得丟臉到家。最打擊我的是當時組上有年紀相仿、但已經升資深公關顧問的同儕,每次看到她在報客戶進攻或數字進展時的自信,都會讓我心想:我什麼時候才能追上她。 不過,如同公關霸海選我學會的,自怨自艾無助於事,快速找出遊戲規則突破才是王道。當時心態的轉念是:眼下我沒有業績已成事實,有什麼方法可以繞道超車,讓我先做投資最後殊途同歸。我採取兩條戰術:對內我把握各個機會,主動發聲告訴各個顧問,我想爭取參與,以及實質可能可以帶來的貢獻,無論是動腦會議、執/提案,不挑三揀四,簡單來說「I AM HERE !」。 對外,雖然當時身上沒有客戶與專案,我就開始思考,我是不是能創造專案需求,主動在產業上研究、BD、取得客戶資訊與需求,延伸成為日後自己擔任機會探勘者(Finder)很好的能力與特質。 奠基上述的耕耘,我在加入第四個月後開始有數字起色,當年度Q4超額超標的達成率通過試用期,進而在隔年Workshop會議上拔得Outstanding Consultant的殊榮。 布爾喬亞是一個開放且制度完備的舞台,但要拿到麥克風需各憑真本事 身為相對年輕的工作者,能在加入公司不到兩年的時間晉升資深公關顧問,絕對不只是單純努力而已。或者這麼說,努力是基本盤,但有目標、方向且有系統方法的適性適所養成,讓不同屬性背景的工作者可以縮短工作摸索的黑暗與無效期,組織流程與制度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舉例來說,初期對我幫助最大、支撐我繼續走下去的角色就是Mentor與固定One on one的設計。Mentor的角色不只是談天聊情緒,更重要是協助新人了解公司發展的策略到底在談什麼、制度設計緣由是什麼,同時言傳身教引導新人融入公司文化、團隊做事方式與要求,少了這個環節,其他東西都不用談。另外,One on one 會議在以前實習的電視台或公關同業發生時,通常是壞事,代表即將被主管開罵或是被開除。但加入VM發現它是個固定流程,而且有其設定的目標與意義,可以協助新夥伴設定下兩周的目標、排除本周遇到的障礙,或是提早拆解炸彈,讓組織整體更穩定。 回到商業面,公司給我一個很好的保護傘,相較其它公司,處理合約、預算、客戶談判都是中高階的主管,在布爾喬亞我有機會接觸到過去可能未曾有管道碰觸的客戶。同時,在專案流程的遊戲規則,讓顧問可以參與到各式各樣類型的專案。然而,如何讓客戶願意聽你說話,進一步發生對話,又或者專案需求進來時,其它顧問夥伴願意挑選你、讓你有增加業績的機會,就有賴自身日常的主動性、能力累積還有積極態度的展現。 角色定位:所有夥伴有效發展的基礎 過去自己還是初階公關顧問時,我覺得任務非常直接,像我就是個熱血青年,專注在目標勇往直衝不害怕就沒問題。然而,今年成為資深夥伴,我最大的感想是自己要開始能「承上啟下」。無論是在專案中面對你的Team member, 或是開始擔任Mentor帶領mentee,又或是在大型專案裡擔任更資深顧問的二把手,你思考的面向已經不再只是個人-專案,公司的目標、主管的要求、客戶的需要、團隊新人的協作,都會是我要學習促進或推動的面向。另一個點是,更高的自我要求。對於資深夥伴而言,它要能獨立作業,意味者犯錯比例必須降低,甚至成為某種內部的楷模  (Role model),更多代表布爾喬亞向內外說話,讓這個標籤成為信任的依據是很重要的。 對我自己來說,資深公關的下一步就是理級主管,也就是不只顧好自己,還要能帶領團隊。在目前組織差異化的方針下,我們分流出兩種主管類型:團隊主管 v.s 產業主管,我希望自己未來可以往前者著墨更多,透過對產業、公關服務甚至制度的理解,有效的傳遞或傳承給更多新的夥伴,所以爭取成為supervisor會是我邁向此位置的第一步。 何謂「布爾喬亞特質的夥伴」 ? 過去在執案的時候,曾經收到客戶反饋說:你真的很布爾喬亞。一開始,我其實不清楚那是什麼意思。慢慢的,我發現文化的潛移默化展現在自己行動的三個特質:專業、速度、熱情。


  • 專業,小至衣著、大致論述,對服務的客戶、產業領域是否有建立自己的觀點、有沒有從客戶視角看到全局,從中找到脈絡與想像,讓你的服務提供不僅是單選題,更多是申論題,跟客戶一起探索更多商業機會。

  • 速度,不是要你事事魯莽的橫衝直撞,而是如何快速反應、應對問題找到解方,快速產生很多聯想,多問為什麼而不是理所當然。

  • 熱情,一開始我誤以為要天天高能量的情緒High,但其實熱情在布爾喬亞指的是旺盛不絕的好奇心。我發現很多工作者「不知道怎麼好奇」,所以事事無感、或是沒有想法。但在VM我們強調從源頭了解脈絡、需求跟目的,不停產生很多的Why,這樣的訓練,讓我們很習慣去看各種可能性,以及落實或優化它的實踐方法。

最後,能夠在24th Workshop獲得升遷,對我來說其實更多的是誠惶誠恐而非水到渠成,因為我在同樣職級的顧問夥伴中,還是看到自己明顯的不足。然而,套句內部常說的:Fake it until make it,在追尋好還要更好、-est的層次上,無論是面對客戶、面對自身的成長,本來每天都是追尋邁向完美的修練之旅,我所要做的就是保持專注、屏除雜音,無論是外界懷疑或是自我否定進而影響效能,相信能再次突圍。

總監的祝福: 恭喜你,也謝謝你。 Brian是: #Dare to Commit  把工作交給他,他就接起來;沒有工作給他,他就自己找客戶,想盡辦法做到做好 #Take Action  行動派,講完就去做,要修正再說 #Be Enthusiastic  任何事,總以正面、笑容以對,對事情有好奇心、對人有熱情 Brian將會是: #Always Deliver 持續做、做得更好、更完整 #Client Centric   以客戶的目標及需求為中心 #Think Future     新客戶、新機會、新伙伴 Set goals and hunt them !                                                                        資深公關顧問總監 周婷筠

你可能會喜歡

【顧問專訪】誤打誤撞,撞進布爾喬亞!-資深項目管理師 江美吟(Mia Chiang)
2024-08-01

【顧問專訪】誤打誤撞,撞進布爾喬亞!-資深項目管理師 江美吟(Mia Chiang)

【顧問專訪】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徑,專注眼前,持續成長-公關顧問副理 王薇涵 (Hannah Wang)
2024-08-01

【顧問專訪】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徑,專注眼前,持續成長-公關顧問副理 王薇涵 (Hannah Wang)

【顧問專訪】專注做好一件事情,剩下的自然發生-公關顧問副理 魏知儀 (Anna Wei)
2024-08-01

【顧問專訪】專注做好一件事情,剩下的自然發生-公關顧問副理 魏知儀 (Anna Wei)

【顧問專訪】2023新聲代發展計畫 New Confirmed Staff!-公關顧問 陳涵琳(Lydia Chen)、陳奕珺(Maggie Chen)
2024-01-22

【顧問專訪】2023新聲代發展計畫 New Confirmed Staff!-公關顧問 陳涵琳(Lydia Chen)、陳奕珺(Maggie Chen)

訂閱布爾喬亞最新動態與觀點

訂閱電子報

關鍵字: 顧問專訪 林柏齡(Brian Lin) 林恬如(Emily Lin) 資深顧問 公關顧問事業群 布爾喬亞在說話 布爾喬亞在找人

11/20(三)-11/30(六) Meet Taipei 限時優惠方案 >>不分新舊客戶,指定服務全面8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