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 策士事業群 資深經理 林恬如 非典公關人 Allen Lin 在加入初期,從謹慎寡言的觀察者,蛻變成為績效帶動、創新機會建立的推動者。正如許多人看到 Allen 的第一印象,都不覺得他與「公關產業」有直接的聯想。事實上,就連他本人在職涯初期也不是想做公關而踏入布爾喬亞。然而,與其說是誤打誤撞,不如說是商業性格敏銳、喜歡解謎的天性,讓Allen在布爾喬亞平台中,看到不同商業價值的公關樣貌。
答 : 我自己觀察在布爾喬亞的升遷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沒有單一的規範過規矩。舉例來說:我是在前線運作的公關顧問團隊,但衡量我績效優劣與否的標準不只有業績數字,更多的是我有沒有滿足「角色定位」。換言之,每半年一次的檢視會議,其實也是在設定往下一階突破的關鍵里程碑與具體目標。以自己為例,我認為這次最大能加速的轉捩點在:資源整合的純熟度提高。 以前在Grade 1的時候,無論是初階或是資深,都習慣單打獨鬥的蠻橫硬幹,初期好像行得通,我們也都以能獨立、快速、完整運作各項專案、掌握公關核心服務為目標。但進入資深公關顧問後期時,我發現面臨的任務越來越複雜,從架構面、資訊面、團隊內外協作的管理都需要更全面的與不同類型的角色協作得當,以及從專案視角拉到公司運作、客戶發展等層次思考最好的配置。
這可以先延伸到一個內部常提到的概念:如何從「做完」進階到「做好」。要達到後者的境界,其實就是如何建構「目標導向」的商業思惟,以終為始的反推每一個階段需要哪些步驟、資源、以及最有效率的組合。雖然聽起來很簡單,坊間也有許多類似的商業課程或書籍,可是要在高強度、產業/客戶規模同時變化都大的日常落實這件事情,其實非常仰賴流程、結構、以及制度。 對布爾喬亞來說,我們想要同時培養顧問的「廣度」與「深度」,從源頭如何定義問題、拆解新問題的解決方案、到最後如何務實的執行,在在考驗與養成的都不僅是專案經理的能力而已,而是商業經理人如何思考與進行判斷,進而提升決策品質。 過程中,制度與流程則會幫助顧問確認「定位」,培養面對不確定性高的商業問題時,如何識別組織、籌措資訊資源、進而完成任務。這些組織文化加強差異化的養成,同時也深入成為專案運營的原則。例如 : 專案需求發生,內部挑選機會探勘者 (Finder) 與 專案負責人 (Project Owner) 時,不只仰賴顧問本身是不是資深或有沒有經驗,我們也在挑選他的特質跟定位是否符合。 舉例來說:當年我投遞應徵時就提到未來想要往金融產業發展,但加入後初期卻做了超多大型美妝集團的保養品牌。一開始真的只能用「一頭霧水」四個字形容。尤其我平時根本完全不屬於美妝TA,卻還要進行帶狀美妝品牌的消費者活動提/執案。後來我開始理解,其實公司並不是要我往快消品發展,而是在訓練顧問面對相對複雜、供應鏈繁多的「品牌市場溝通」服務類型客戶,如何定義需求規格、引導服務挑選、以及良好有效率又兼顧品質的專案執行流程設計。這些紮實的基本功,奠定我解構問題的脈絡。日後無論我在掌握或進攻不同的服務武器,都能模組化來分類、連連看、加速自己內化各樣經驗的過程。
答 : 我先回應為什麼布爾喬亞的差異化特別吸引人,我是一個很喜歡「解謎」的人,無論是從毫無頭緒的分類、到理出脈絡進而開始應用的過程都有很大的成就感。但這和「拼圖」不太相像,因為我不喜歡只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在布爾喬亞我們一直在看「新」的領域,說實話挑戰的確很高,可是你永遠不會被限制處理單一事件,且能在不同領域持續有新知input,面對未知就會更有動力完成。 回到差異化,我現在本身也擔任產業主管,然而所負責的領域在過去市場中已有太多山頭或是對公關服務的刻板印象。可是我們思考的不是如何在紅海中以後進者之姿廝殺,而是回應客戶金融產業症在經歷哪些轉變、公關有什麼新的角色、以及如何務實的解決現在/未來的商業問題。 要能回應上述的績效要求,最需要的能力其實是「快速調整」與強大的「適應力」。我在初階顧問時期也會有一個老毛病,很多無謂也無實證依據的「堅持」卻認為叫做獨立思考。但後來觀察內部環境,發現來自很多頂尖大學的同事,相較自己的非學歷派出身,反而不需要有太多的「偶包」。而且雖然我外表很溫和,其實個性很硬,在其他環境極有可能就一意孤行做個獨善其身的工作者。可是在布爾喬亞,主管們會非常願意讓你知道背後的「WHY」,同時同儕交流的力量,能讓人有更多刺激想像的機會。例如我的短版之一就是對「可能性」的想像力不高,可是我擅長拆解目標、設定框架,梳理脈絡,這樣的特質與內部其他靈活、古靈精怪、富有創意的夥伴搭配,就給予我很多的幫助。 對我來說,差異化是為了真正讓每位同事的優點都有被放大與貢獻的作法。 但這不代表公司要滿足每個人的「喜好」,能夠創造互利的關係才是經營的長久之道,而我喜歡的是讓自己變更好的過程。
我先從公司組織的角度來說,印象很深刻,之前我們去聽一個外商大型餐飲品牌的Briefing,現場3-4家公關公司,出席的都是總字輩層級的高層,在現場與客戶換名片時一直聽到:我們跟內部的XXX 很熟識、與OOO 是多年老朋友。反觀我們在現場,顯得非常格格不入,卻在最後提案時獲得客戶最好的評價反饋。我認為關係不是不重要,在某些時刻可能是畫龍點睛的好武器,但是對布爾喬亞來說,我們更看重的不是靠關係換得合作,而是看實力與專業建立長期的互信基礎。 另外一個轉變是,公關不再只侷限在尾端執行,當你有能力與客戶對話不是閒聊,你會有更多機會從行銷、延伸到營銷的議題。包含現在合作的許多客戶,已經開始與我們分享五年後品牌想要達到的營運目標,利潤銷售設定,往回推從公關佈局上我們開始要預排哪些資源。 當客戶認同你專業有價,願意為你的專業付錢,甚至你有能力從單一客戶服務,延伸打造成一個資源整合平台,那就是公關顧問副理基本需要達成的狀態。 回到個人層面來說,我最深的感觸是,年輕工作者知道的資訊太少,要做的決定卻很多。比如說,現在很多大學生在大三開始積極找實習或工讀,可是在缺乏整體規劃機制下,多數的嘗試就是萍水相逢的一面之緣。在這樣的狀態進入職場後,會發現身旁多數的人能說出一個完整積極且有具體目標實踐的職涯發展計畫,少之又少。換言之,最大的陷阱就是沒有意識到現實社會中沒有一個最佳解的規劃,你必須要不斷的應變,不斷地調整自己。因此,對於你要去的公司/產業在挑選階段務求謹慎,然而加入之後反而要耐心地進行多方嘗試、接受挫折跟挑戰。 例如,我其實本質不是一個思謀遠慮的人,總是專注在短期可達成的目標上,這其實在長期來看是個風險,所以布爾喬亞定期、定點、定量的Review機制就很重要,確保達成公司目標之餘,個人能力同時有軌跡驗證的成長。對我來說職涯就像是打造每個人的產品,你自己就是一個產品開發者與擁有者,畢業後要在最快的時間推出自己的最小可行性產品。 對布爾喬亞來說,錄取後,我們不像工廠產線流水式生產,反而是提供各樣大數據樣本資料庫,協助產品開發者找到優勢。如果我不在布爾喬亞可能得到的樣本數很少,或是要花更多時間心力才有機會摸索出自己的樣貌。
我認為有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常常誤導年輕人:尋找你熱愛/有熱情興趣的工作。 不是說這句話本身完全錯誤,可是過度放大,就會把你自己的興趣凌駕在角色之上。 我非常建議青年人,不要過度放大個人的喜歡/不喜歡,反而要在職涯初期專注找到產生成就感的領域。
最後,我會用24thWorkshop夥伴會議上麥當勞的案例分享,當年麥當勞問世時,真正的價值不僅是能夠產出品質一致的漢堡,更大的社會意義是,成功的企業創造給予很多人第一份工作的機會,養活數以萬計的家庭。我來自彰化,因為環境關係許多我從小成長的同梯在畢業後其實對於工作的選項資訊是很侷限以及茫然的,可能留在家鄉的小攤、可能跟身旁人趕流行似的選擇北漂,但卻不知道北上後要漂去哪兒。 我也曾經很害怕,在沒有華麗或頂尖學歷背景的包裝下,我想的是第一份工作極有可能就是決定我下一個起跑點、甚至是扭轉人生的可能。但畢業前放眼望去,如前面提到實習的狀況,很多公司在按資排輩的制度下,我難以想像自己有翻身的契機。可是在布爾喬亞,努力的方向跟渠道不會因為你年紀輕就必須要做十年打雜,努力絕對是標配,可是我們看的是績效、是能力、是在商業世界真正發揮的影響力。對我而言,文化制度定位就像是指北針,不只讓我知道如何發展市場,也同時讓我清楚如何規劃我的人生,重新擁有選擇權或許是最重要的事。
來自主管的祝福: 「混沌中找到璞玉」。 很幸運能與你一起做為同組夥伴,謝謝你在產業、客戶與專案上的投入熱誠與良好的產出,也很開心你在自己的道路上開採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請好好享受這份榮耀,也祝福你未來能持續發光發熱成為一顆耀眼的鑽石!公關顧問副總監 洪彩能
2024 公關策略開箱會|年終旗艦場:12/20(五) 品牌影響力的幕後功臣-公關顧問的神隊友養成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