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為什麼企業該選擇你」,應徵之際,你是否也清楚「自己為什麼選擇這個產業、這個團隊」?前者可說服雇主在合作之初,提供加入團隊的入場券;但唯有後者,可在面臨挫折及挑戰時,為自己添足走下去的動力。本次邀請消費產業驅動事業群公關顧問 賴伊柔受訪,透過己身經驗,分享如何化壓力為克服挑戰的養分,在每一次關口,找到前進的動力。 編輯 / 張晏慈 本專訪由VOCAL MIDDLE策士事業群策畫,於2018年4月採訪。時值賴伊柔加入VOCAL MIDDLE的第9個月,不僅在業績表現日趨穩定,其更在諸多專案團隊內,成為客戶及團隊值得仰賴的夥伴。以下為專訪內容摘要:
VOCAL MIDDLE採訪團隊問(以下簡稱問):甫自波士頓大學商學院畢業歸國的妳,在台灣就業市場上應不缺乏機會,為什麼在眾多選項中選擇了公關、選擇了奧堤創意?(編註:奧堤創意為VOCAL MIDDLE之前身,於2017年7月正式完成更名。) 賴伊柔答(以下簡稱答):我是學行銷的,一開始就決定投入行銷公關領域,希望將自己所學在市場上實際驗證。回台後,基於自己的興趣,我應徵了一家精品品牌,那是我當時夢寐以求想加入的公司。但無意間,在網路上被奧堤創意的簡介所吸引,深入查看了公司曾完成的作品,包含美妝集團 愛茉莉太平洋、精品泳裝 WET Swimwear等品牌的策略規劃,我想這也許也會是我想做的事。 事後兩間公司都給了我offer,但讓我選擇奧堤創意的關鍵,是那場與執行長的面試。經過前兩關的面試後,那天我信心滿滿地走進執行長的辦公室,準備面對最後一輪的面談;離開時,我想我大概錯失了加入奧堤創意的門票。 當時我依要求準備了一段簡報,才剛打開PowerPoint檔案,執行長就提問了:「如果妳只能選一頁slide簡報,妳會怎麼選擇?」在接下來的面談中,充斥著這些平常我不會去思考的問題,包含「為什麼會選擇奧堤?」。我點出了從公司過往發表的訪談文中所看見的企業文化,包含重視「teamwork」、「work under pressure」等。「Define pressure.」執行長又問,透過反覆深掘問題,持續迫使我探詢過往沒有碰觸過的思惟模式。 當天懷著失落離開,卻也被激起了求勝欲,我的「好強」讓我想讓凡事盡善盡美,但在這邊我卻什麼都沒有做好,我覺得自己是個完完全全從零開始、站在起點的人。 但意外的是,一天後我就收到了奧堤的錄取通知,「恭喜妳錄取了!」當時嚮往的精品品牌也同時這麼跟我說,但他們給我的職務是「公關助理」,僅協助媒體聯繫等基礎事務,因此我猶疑了。 「那可能不是我最想要做的事情」我當時想,即使是自己喜歡的品牌,但我想做的好像比他的工作內容更深遠,我想真的發揮自己所學、所思、所見,並落實應用。加上在奧堤的面試中,發現諸多自己未曾探索過的領域,我想克服它,最後選擇了奧堤創意。
問:不論是那場面試,或是後續工作中不順遂之處,我想皆是高壓且令人不適的。而這也常成為初入產業的新鮮人離開的原因,為什麼反而會想讓妳留下呢? 答:不一定要是第一名,但一定要填補自己的不足,我就是這種好勝心強、不服輸的人。的確,我就是新鮮人,但我希望自己呈現出更成熟、更專業的表現。 當時剛好是畢業季,一群新鮮人集體報到,結果加入一個禮拜後,我就發現自己是最落後的那一個。首當其衝是語言,平常只有跟朋友溝通時才會用上中文,約六、七年沒有正式用中文書寫,需用中文公開發言的場合當時讓我蠻害怕的。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個禮拜的review,當時新人需皆需在資深顧問、總監、執行長面前簡報 sales kit,事前我將每一頁的逐字稿死背下來。上台一開場,卻因誤用「你們公司」而非「我們公司」稱呼奧堤創意,結果便被按鈴請下台了,三秒不到。與其他完整完成報告的同期新人相比,真的覺得很丟臉,打擊很大。但我不希望這就是我在別人眼中的全部,我希望別人看見我進步,我希望他們知道我並不是一無是處。 問:但多數人遇到這種情境時常會出現兩種情緒,一種是氣憤,「我準備了很多,為什麼你們看不到」;或者是失落,一味貶低自己並消沉。妳自己怎麼處理負面情緒呢? 答:當下一定會生氣或失落,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對,但心理狀態真的要建設好,「沒關係,就當作一次學習」,自己跟自己溝通。而時間久了也會發現,不是別人挑你毛病,而是為你好,每一件事情背後都有他的意義。 舉例來說,我以前很討厭給媒體打follow-up call,我討厭也害怕被拒絕的感覺,但為了專案,非打不可。而經過時間的調適,會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而是要克服自己的恐懼。漸漸地從原先的抗拒,轉而告訴自己:「你要相信你可以。」 問:這份相信也包含團隊嗎?例如剛剛所說的,相信主管或專案負責人的要求是出自善意的? 答:相信,除了是因為他們比我有經驗,另一方面,我們團隊間溝通都是直接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告訴你原因,並一步一步帶領你去找到解法。像是組上每個月固定安排的individual meeting,由主管撥出完整的時間一對一了解個人的工作狀況,藉此排解遇到的困難。 問:VOCAL MIDDLE在夥伴訓練上強調「個人需憑藉熱情及好奇,自主去挖掘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和妳所說的「一步一步帶領」看似不相符,作為身處其中的被訓練者,妳怎麼看待這兩者間的落差。 答:先直接把你丟下水,看你會不會游泳、錯在哪個姿勢、可以承受多久,然後再去救你。被救起後,也發現原來自己原本的方法是錯的,才會跟著一步一步學。記得第一次負責follow-up call時,打了一輪電話後零露出、零回饋,但其實主管在旁觀察,事後會依個人狀況逐一說明為什麼原先的方法不對,怎麼說可以換取媒體朋友更多的興趣。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三個月後,開始慢慢發現自己越來越上手,也越做越好。事情真的要透過時間去驗證,很多人在第三個月受不了碰撞期選擇離開,但我不甘心在還沒看見一個好的開端便離去,我想要再給自己試試的機會。每件事情的結果不管好或壞,都有他的意義,所以不管後續或更長遠的未來,我至少要看見自己有所成長的樣子。
問:除了建立良好的心理建設,去面對工作中的推力外,這份工作有哪些特有的拉力,讓你選擇持續的投入呢? 答:在VOCAL MIDDLE有個特色:只要願意發聲,就有機會為自己爭取到自己想做的事。剛進公司時,會被安排廣泛地接觸不同專案,但隨著自己及團隊對個人的認識加深,到後期就有機會爭取自己喜歡且適合的專案或角色。 例如在A專案中培養出對於媒體關係經營的穩定度,當B專案有媒體需求時,自然會被project owner選擇為一起共事的team member。另透過B專案展現出對於精品品牌的敏銳度,進而拓展出經營精品客戶C的機會。 在工作之外,公司也養成了sharing的文化,透過日常的交流,讓夥伴知道自己平時涉足哪些領域、參觀什麼展、對於其他品牌操作的觀點是什麼,漸漸地大家便會知道我的強項在哪。與工作中的表現相呼應,不論在在組內或跨組的合作時機,全力展現自己的強項,未來當新案發生時,機會會主動找上門的。 除了在組織內驗證自己的價值外,在這裡也可以實現自己一開始投身公關的初衷:驗證所學。從企劃到執行,在每一個環節試圖融入自己的觀點、想法,當得知客戶肯定自己所提出的企劃、看見市場買單自己的策略,感動是很強烈的。就像同事常說的:「那專案是我的寶寶!」將自己的想法一手拉拔成形,那種滿足感可能是沒有辦法形容的。
問:除了靠自己的努力,獲取發聲的機會外,我們也留意到你對於團隊有蠻高的認同感,這是基於什麼緣故?在跨出舒適圈,面對自己的「不適感」時,他們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答:我相信在這裡的每個人,在過了一段期間後都會察覺自己的變化,變化的方向取決於你自己,取決於你想變成什麼樣的人。公司提供平台讓你去發揮,但過程中你不單靠自己,你還有團隊,不論你選擇的方向是什麼,只要與公司的願景、使命相輔相成,你的團隊都會想盡辦法去協助你完成你想做的事,雖然在合作的當下不一定明白其用意。 我曾經和一位對自己及團隊都高度要求的project owner合作,基於他對細節的重視,合作之初會有段磨差期,一開始不懂為何表面看來完整的企劃還要反覆修改,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而開始與客戶有更深的接觸後便明白,即使是單純的event,也要投以顧問分析的視角、提出觀點,這才是會令客戶買單、令出席活動者滿意的。當別人這樣要求自己時,你慢慢也會習慣這樣的標準,爾後養成自主追求的習慣。 另外剛加入時,我的想法就是要keep it safe。在專案量上我不想要貪多,以免無法兼顧而挨罵,總覺得一兩個,差不多就好。但後來看見自己的成長,我開始告訴自己我還可以做更多,還可以再試試,除非真走到臨界點,否則「不行」兩字不輕易脫口。如果每一次都keep it safe,最後就是維持那個樣子;如果選擇衝刺,則有機會得到更多、做得更好。面對挑戰的時候,我選擇先問問自己願意付出多少。
【布爾喬亞動態】百位新聲代共襄盛舉!兩代「神隊友」面對面,布爾喬亞攜手三大領域解決方案專家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