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公關公司」,80%的人第一時間想起「危機處理」,有過實務經驗的人,則可能想到穿梭在媒體、活動現場的角色。正如同,說起「企業防疫」,早先企業主多擔憂當收到又猛又急的隔離宣告,短期間該如何因應,以減少企業損失,直到業務連續性計劃(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 BCP)的準備意識被緩醒,「長期數位轉型方案」的討論度才逐漸升溫。 「對抗緊急、面對複雜、使之延續」是一個好的「業務連續性計劃 (BCP)」須具備的三大要素,事實上,這正是多數專業服務業(或稱顧問業)在企業合作間的最大價值。但不只企業基礎運營需要IT顧問協助「企業防疫」、進行數位轉型,要能對抗疫情,「品牌」也是要防疫的,當銷售市場萎靡、公眾信任削弱、市場資訊未明之際,公關顧問又能如何協助企業經理人因應? 首先,對抗「緊急」。「反應時間變短了!」這是所有在公關領域經歷過世代變遷的工作者共同的心聲,網路世代、社群媒體讓公眾事件得以迅速發酵,而反應速度也是態度,除了品牌主自行抱頭苦惱,一組熟悉品牌、產業、傳播生態的公關顧問,應當能「即時」且「及時」地提供因應上的建議,但單有「救火」的危機處理能力是不夠的。舉例來說:
第二層次,面對「複雜」。救火最怕的便是東牆冒火、滅東牆,卻絲毫未察覺西廂正有隱隱的火苗在作祟。過了最緊急的時刻,一旦冷靜下來,多數企業才會發現原來要處理的面向這麼多,那麼「該從哪裡開始」就是最大的困擾。「公共關係」像盤錯中複雜的大樹根,不僅社群時代下輿論的資訊量暴增、要關注的渠道五花八門、品牌應溝通的對象也要仔細點兵。以受疫情直接衝擊的飯店業為例,除了向住客報告防疫措施、回應來自疫區的旅客訂單、向媒體聲明防疫狀態,在內尚得安定軍心、穩固投資人的信任,如何盤點及篩選關係人、排序輕重緩急,跟誰說、怎麼說、何時說、說什麼,總總因素交乘下來,「可能解」不計其數,但怎麼透過完整的溝通策略報告,有條不紊地從中找出「最適解」,則仰賴公關經理人面對「複雜性」的功夫。然而,這個複雜不僅是資訊來源上的複雜、多層次溝通在順序上的複雜、更大的複雜在於心理上的不確定性。公關顧問販售的本質就是「安定感」與「信任感」,協助與引導客戶在未知中持續前進。 最高層次,建立「延續」。作為品牌經理人,有了以上的規劃,你就能放心了嗎?我們說掌握危機有三層次,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以及不知不覺!春秋戰國時期有位名醫「扁鵲」,扁鵲的大哥同為醫生,且醫術更高,但卻沒沒無聞,只因「良醫治未病」,在病徵顯現之前,他就先知先覺、醫治除根,而這正是傑出的公關經理人應掌握的層次。在危機發生時,即時察覺「事件」,姑且可稱為「後知後覺」,藉由長期的產業觀察,在危機發生之前留意「趨勢」、甚或「週期」,才能稱上「先知先覺」,而這也正是公關公司提供「公關長約」這種典型服務時,應當發揮的效用。 前面談的是作為公關人,該如何「聆聽市場」,但反之,「向市場發聲」亦然。這幾年跟客戶談話,最常見的品牌公關迷思之一就是「有需要時才需要」,平時不與市場、媒體或其他關係人保持對話,等到危機燒上身時,才大動作地出面聲明、澄清立場。儘管平時對於媒體或市場動向略有關注,但緊要關頭需要展開對話時,陷入「你認識你的羊,而你的羊卻不認識你」的窘境,那品牌何以取信於公眾?有人說品牌與關係人常保溝通的目的「累積陰德值,以備不時之需」,但其中的核心無他,建立信任、培養信賴,當疑慮的聲音出現時,才能穩健、有力地傳達一致的品牌訴求,持續保有關係人的青睞。倘若品牌平時不在「公關溝通」上耕耘,危機發生時,少了這層保健因子防護,關係人間的信任往往也會迅速土崩瓦解,屆時若想疏通溝通的渠道,肯定難上加難。而這正是前述的「對抗緊急、面對複雜、使之延續」,也是為何在公關策略布局時,格外講求「前瞻性」、「即時性」的雙向機制,才能讓企業持續、強健地在市場上挺進。
(圖一: 布爾喬亞公關顧問公司於2017年提出「I.M.P.U.L.S.E.策略優先公關方法論」,主張跳脫單點、破碎的短期方案,以資料科學與顧問思惟做基底,提供兼具「即時性」及「前瞻性」溝通策略的商業夥伴)
「這次就是洗牌管理能力差的公司。」面對各種新的未知,若連大型集團都難有完整、及時、有效的因應機制,台灣普遍中小企業在本次疫情的因應上更都還處在「牙牙學語」階段,雖然短期內即可看出誰是各產業中能迅速回應的角色,但疫情終究會過去!「等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當後疫情時代來臨,報復性成長的機會到來,就知道誰能拿下先機,屆時較量的就不只是「危機處理」,而是長年持盈保泰、穩坐佳績的硬實力。 「危機入市」,更待何時!
11/20(三)-11/30(六) Meet Taipei 限時優惠方案 >>不分新舊客戶,指定服務全面8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