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人專欄
2023-08-22

【特約顧問專欄】「山道猴子」也可知道的 3 個新創 PR 本質

特約顧問專欄 李欣岳(Antony Lee) 新創PR媒關係 新創 Start-up CIS 產品經理人專欄

【特約顧問專欄】「山道猴子」也可知道的 3 個新創 PR 本質

本文轉載自 新創產業特約顧問 李欣岳《新創PR媒關係》電子報

即刻預約:專為新創產業打造的公關諮詢服務


謝謝各位朋友們在第一時間就訂閱《新創 PR 媒關係》個人電子報!

週日晚上睡覺前,我把計畫開始寫電子報、預先訂閱的連結在個人的社群帳號分享後,一覺醒來,訂閱人數就來到了三位數,數量讓我自己有點意外。Anyway,希望第一篇電子報發出後,Churn Rate 還算健康;Substack 的後台編輯器,我還在持續熟悉中,若有疏漏,請多包涵。

利用第一篇的機會,在開頭多分享些個人電子報的初衷。在我過去 20 多年與各種專業工作者互動的經驗中,創業者/新創團隊,以及商業/財經/科技領域的媒體記者/編輯這兩大領域的朋友,最讓我感到自在和力量。長期以來,也都很希望能從我的角度,盡量幫助這兩個領域的朋友,對我而言,這兩者的交集,大概就是「新創 PR」這個主題。

Paul Jarvis 的《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書中有段話,對我滿有啟發的:

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寫作上,這是一種宣傳的形式。然而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宣傳我的書或網頁服務,是因為我想幫助其他人,寫作是我所知道能夠大規模做到這點的最佳方法。

因此,我的寫作絕對是宣傳,但這是附帶效果,宣傳並不是我寫作的原因, 我不認為我可以寫出好的銷售文案來拯救我的生活。但是,我確實想分享我所知道的事,而撰寫資訊型和意見型的文章與書籍,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最佳途徑。

若你覺得這份電子報,對你能有些許的幫助,也歡迎幫忙分享給更多朋友知道。

Share


《新創 PR 媒關係》#01

「山道猴子」也可知道的 3 個新創 PR 本質

對企業來說,PR (Public Relations) 簡單說,就是透過各種資訊傳播的方式與大眾進行溝通。透過 PR 可增加大眾對企業的理解、認同與信任,進而促使企業長期的價值主張能實現。PR 本身是一種議題設定、內容策展 (不管是透過媒體或自媒體來發表) 的能力,完成對外溝通概念、觀點、價值觀的過程。有技術又有在經營,透過適度且正面的媒體曝光,的確能讓企業的價值主張,引發像山道猴子般的外界共鳴。

 

更基本的來說,PR 與 Marketing 不同,PR 更重視長期的影響力。Marketing 的成果,往往可直接與各種業績或營收指標連結,例如,行銷漏斗的轉換率、廣告投報率 (ROAS) 等,在各種 MarTech 不斷迭代下,Marketing 的投入與產出,可以有非常清楚的量化衡量方式。

相對之下,PR 比較少有這樣可被量化的數字。以我比較熟悉的商業/財經/科技領域的文字媒體為例,一篇企業 CEO 的媒體報導、定期在媒體上發表的專欄文章,很難在短期內被具體轉化為營收成長的數字,PR 之所以仍被看重的原因,是因為能產生更長期的影響力,例如企業或 CEO 個人的知名度、僱主品牌等,也許因為這些內容,吸引潛在的策略夥伴,前來探詢未來的合作機會;或是某位優秀的人才,因為看到某篇媒體的報導,而決定前來應徵;又或是消費者因為認同,所以更願意購買這個企業品牌的產品與服務⋯⋯等。

在人數較為精簡、內部分工較為模糊的新創身上,我常常看到 PR 與 Marketing 被混為一談的情形。對擁有足夠 Solid 的 Product/Market Fit 與用戶體驗、進入成長期的新創,不論是透過 PR 或 Marketing 的加成,都是很重要的成長方式 (在此之前,新創千萬不要投資時間、人力、資金在 PR 與 Marketing 上,因為缺少 Product/Market Fit,這些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在新創內通常是同一位同事來兼顧 PR 與 Marketing,甚至是其中一位 Co-founder,還需要親自擔任社群小編、廣告投手、媒體窗口、PR 負責人等多重角色,導致創業者可能很直覺地,就會用偏向短期成效的量化指標,來衡量 PR 成果,然後覺得 PR 上的投資對短期營收提升無效。

事實上,我常會提醒創業者,如果仍在為了當下生存而奮戰的創業階段,PR 確實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不用期待用一篇新聞稿露出,就能解決客戶不買單、用戶不上門、找不到好人才等各種問題 (兩篇其實也沒用),因為 PR 所帶來的長期效應,對這個階段的創業者與新創來說,很可能還沒等到,就必須 Pivot 換創業題目或模式了。

另外,由於如今社群媒體興盛、資訊傳遞快速,新創更需要使用創新與顛覆的做法。所以在這裡,我把新創 PR 涵蓋的範圍再放大一些,包括新聞稿、媒體專欄或報導、公開活動,或是各種文字、聲音、影片等型式,類似媒體專欄傳遞觀點的社群或自媒體內容,都可算是一種對外溝通的 PR 方式。

從我的角度,對任何企業來說,PR 都有 3 個本質。只是對於可以用 PR 來加成、進入成長期的新創來說,創業者在制定 PR 戰略與戰術時,這 3 個本質所帶來的影響,會比大企業更為嚴峻:

 

1. PR 是低頻的剛需

新創通常每年只需要一、兩個長期的 PR 戰略,一旦啟動,又往往有時效考量與必須一步到位的壓力 (寄出的新聞稿、刊登的媒體報導、發布的社群內容,都沒有按 Ctrl + z 復原、重新設定議題的機會)。對那種股票上市、市值排名前幾大的大企業來說,從每月營收或股利發布、ESG 或是公益計畫,到高階主管異動、品牌贊助與代言人、商品促銷打折等許多面向,都是外界關心、媒體有報導價值的角度,使用 PR 對外溝通頻率當然更高。

絕大多數的新創,都沒有這樣的 PR 條件。最常出現的情形,是每年只有一、兩次適合發布新聞稿的機會,通常是完成募資、達到重要商業里程碑、業界大神加入等角度的新聞稿,或是很偶爾才出現的媒體專訪與報導機會。然而,這些也不會憑空而得,往往需要 PR 負責人絞盡腦汁的長期佈局與經營。正因為是低頻的剛需,來回一次獲得 Feedback 的週期很長,新創內部不容易快速在這方面提升學習曲線,累積出「關鍵時刻一出手就到位」的能力。

 

2. PR 是乘勝追擊、不是無中生有

能獲得正面的媒體報導與外界關注,是 PR 最重要的工作成果之一。但這些必須建立在具體的成績、數字、經驗與故事上,再透過 PR 讓這些變得更廣為人知。若用打牌來形容,就是再優秀的 PR 都只能算是牌技好,拿到好牌時多贏一點、爛牌時少輸一點,但沒有辦法像賭聖一樣能夠把一手爛牌變好牌,任何過度包裝、遠離事實甚遠的 PR 論述,在台灣,很可能一篇 Dcard 或是任何社群平台上的分享文,就帶來加倍的反效果。豬就是豬,再怎麼吹也飛不上天。

 

3. PR 是讓子彈在外面持續飛的過程

PR 是長期的策略思考,是創業者持續對外溝通一致的思考脈絡與價值主張。在這背後,是持續精進能力,包含如何聚焦 TA、精準設定議題,並利用各種媒體管道、內容形式的內容策展,這過程很像是隨時在心中都帶著一個瞄準器,從各種日常的內外素材中,找到新的對外溝通角度與 Storyline,甚至是找到獨家觀點來「蹭」當下的熱門時事,逐漸累積起外界對創業者或新創的理解、認同與信任,讓每一次的 PR 戰略與戰術都能累積與堆疊,為自己創造出持續對外發聲的機會,而不要覺得講過一次就夠了。

 

以上這 3 個 PR 本質,對不同領域、規模或商業模式的新創,會衍伸出不同的實務問題,很難有一個適用於所有新創的標準答案與做法。但我覺得優秀創業者最珍貴的特質之一,就是只要把問題定義清楚,問題差不多就已經解決大半了,因為優秀的創業者,總會在內部找出方式來優化自己與團隊的心態、視野與能力,也常常在成效與投入資源等綜合考量下,向外尋找更加專業、即時的諮詢與協助,這樣的特質,也同樣適用在 PR 上,而只要掌握我提到的 3 個 PR 本質,我相信對絕大多數的創業者或新創來說,都能開啟品質更高的 PR 策略與佈局。

 

你可能會喜歡

【特約顧問專欄】新創如何建立 PR 策略與執行計畫?
2023-11-28

【特約顧問專欄】新創如何建立 PR 策略與執行計畫?

【特約顧問專欄】新創 Marketing 與 PR 有什麼不同?
2023-09-26

【特約顧問專欄】新創 Marketing 與 PR 有什麼不同?

【特約顧問專欄】PR 的底氣!來自 Amazon 的啟發
2023-09-19

【特約顧問專欄】PR 的底氣!來自 Amazon 的啟發

【特約顧問專欄】新創如何經營媒體關係?
2023-09-13

【特約顧問專欄】新創如何經營媒體關係?

訂閱布爾喬亞最新動態與觀點

訂閱電子報

關鍵字: 特約顧問專欄 李欣岳(Antony Lee) 新創PR媒關係 新創 Start-up CIS 產品經理人專欄

11/20(三)-11/30(六) Meet Taipei 限時優惠方案 >>不分新舊客戶,指定服務全面8折!<<